钱贵?钱紧?
钱原本是衡量商品价格的工具。不过,在当今我国一些地区,富余资金变成社会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时下,实际利率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本报记者了解,一家私募公司就通过某国有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以信托的形式,从香港融资2亿多元人民币,向投资者承诺的年化收益率为13%。
“算上银行托管的费用、管理费用,我们所投的项目得有15%~20%的收益才行。不过,找我们借钱的企业可多了。”该项目负责人不无得意地说。
上海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服务的公司董事长忧心忡忡地告诉本报记者,原先的中小企业很活跃,现在银根收得紧,银行间资金紧张,银行资金很多都贷给了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企,没钱贷给中小企业,有的民间贷款利息已达30%。小企业贷了就溜,支付不起利息,问题很严重。“跑路”的、关门出国的都大有人在。“没人生产了,东西的价钱还能不涨?”
“银根收紧后,才产生了这个结果。”这位董事长认为,不妨从货币政策上找原因。在她看来,扶持中小企业,事关稳定,但在当前的信贷下,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确实面临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突出问题。
受政策调控影响的房地产公司,也有些“苦衷”。北京一家总资产规模为4亿元左右的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财务人员表示:“我们公司用那么好的别墅做抵押,承借的利率也挺高的,但开到15%都融不到钱。房地产基金、信托要求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
这位财务人员还向记者透露了他接触到的个别银行“做多”利润的一个手法:一家公司若是从银行获得了贷款,银行会先将这笔钱交给第三方,而不是借款人。而后,第三方将这笔钱存入银行做担保,借款方再以贴现的形式把钱从银行取出。
“这相当于银行收了‘双倍利息’。不过,即便是‘双倍利率’,相对于15%来说,也不算高啊。”记者疑惑地说。
“贴现利率现在是14%左右!”他有点不忿地回答。
可是,也有些小型和微型企业并不抱怨银根收紧“勒脖子”,因为他们“不差钱”,因此“不求人”。江苏某县电脑销售行业数一数二的王老板,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说,他们那里做电脑这一行的,和外地总代理合作时,几乎没有欠款,“老老实实”经营用不了太多的钱。
“我们只有30万元的货,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