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按: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土地财政”难题到底怎么破?答曰,新分税制。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堪称中国当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一笔。其时尚且年轻的两名学者王绍光与胡鞍钢合著的《国家能力报告》,被普遍认为是开启分税制改革大幕的一份重要文件。在报告中,两位学者直言,国家能力与政府汲取财政的能力密切相关。此前所实行的地方政府“大包干”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汲取财政的能力。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导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终于得以厘清。胡鞍钢本人曾透露,分税制实行后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历史最低点的1994年的11%提高到2013年的22.7%,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例由1993年的22.0%提高至2013年的46.59%,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 在前总理朱镕基任上,分税制得以推行,大大提高了中央汲取财政的能力 然而,分税制的实行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在原有分成再加上地方财政经由中央转移支付的收入,一般无法完全解决地方的财政支出问题。随着中国房地产的起飞,地方各级政府于是开始逐渐依赖土地出让金来弥补支出压力,这便是“土地财政”的起源。2000年以来,土地出让金通常都要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不少地区甚至高达50%以上。土地财政的弊端重重,倚重房地产的经济结构以及大城市房价的高企,都与其有莫大关系;此外,掌管审批的政府部门更是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至于解决之道,不少专家学者都纷纷提出建言,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匹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简而言之,即“干多少事就拿多少钱”。 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头戏,财税改革的内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那么,在理顺央地关系这一问题上,重要的是究竟采取何种方法以及到底如何落实。对此,11月9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 上海天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21-51001929,400-6688-963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381号兰村大厦25楼EF座 本站关键词:注册公司 上海注册公司 代理记账 上海公司注册 如何注册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