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唯一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建议:上海基金公司可进行股权激励试点
“在公募,无非是打工的,你真正的想法,能发挥出多少不一定。 ”从公募转投私募的某明星基金经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述。
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告诉《证券日报》,“两会”期间,谢卫将提交一份《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谢卫认为,尽管过去十年国内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到很大丰富,但是作为知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目前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并未体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屈指一算,基金业发展的十年中,从公募基金走向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不胜枚举,吕俊、石波、江晖、王贵文、徐大成、陈家琳、李旭利、郑拓…;此外,虽未在阳光私募中列名,但是毅然决然的离开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还有江作良、李学文、冯肖武、李华…甚至刚刚离开的孙建冬,这些在投资领域中也依然有着影响力。
近些年,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高级管理人员、优秀投研人员和其他核心业务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加速转投私募基金更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基金业唯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卫指出,基金公司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服务于更广大的投资者成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国外来看,国外基金业不乏由个人发起设立或者参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且有限合伙制和股权激励机制的实行也较为普遍。 以美国为例,久负盛名的大型基金公司Fidelity的股权结构中,家族持股49%,员工持股51%,而Invesco景顺集团中也有40%的股权为员工持有。
谢卫提出,根据国外及其他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经验,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是较好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公司治理结构。
他建议,有关部门就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组织开展及专家调研和论证,先行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建议选择在上海尤其是浦东地区注册的基金公司进行试点。
谢卫说:“从同样发展迅速的私募基金行业来看,由专业人士发起参股是国内外常见的形态,此种股权激励形式不断吸引具有丰富投资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对管理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形成了较大压力,也对目前基金公司专业人士股东缺位的股权结构带来挑战。 ”
谢卫建议基金公司开展股权激励新老并重,即一方面可以考虑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等专业人士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此外,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试点可以先易后难。 即建议选择从合资基金公司,尤其是外方股东有股权激励及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经验的合资基金公司开始试点。 这样做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成功的经验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获得大股东的支持。 ”
此外,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向《证券日报》介绍说,谢卫还会同时提交《关于“区域振兴计划”的隐忧值得关注的提案》和《关于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建议》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