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元大幅贬值,其中对欧元贬了将近1/3,对日元也有近16%的“缩水”,美元贬值已经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理论认为,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构成了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内容,并直接决定出口商品的成本,影响出口规模。然而,由于汇率形成机制、外贸出口结构、厂商行为预期等方面的差异,汇率波动对各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作深入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外贸出口与汇率机制有一定的特点,汇率波动与外贸出口的关系,既有普遍性规律,也有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特色,需要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关于我国汇率机制和出口格局的基本情况
在汇率与出口关系的分析中,两者的基本情况对结论有着重要意义。汇率对贸易灵敏度及出口的竞争格局的反应,都将在宏观层面上决定汇率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方式和力度。
汇率的形成机制决定着汇率对贸易反应程度。1994年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开始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
但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决定仍然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政府调控的意志超过市场调节的力量。人民币汇率主要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在实行结售汇制度及银行结售汇周转外汇余额比例管理的基础上,中央银行承担了市场结清的终极责任,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主动盯住美元。
第二,外贸出口在汇率形成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中央实施货币政策、扩大货币投入的主要的渠道之一。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742亿美元,按照1:8.2770的比价,就有6000多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汇率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内货币政策趋向。因此,相对于扩大出口的要求而言,人民币汇率缺乏有效的弹性,出口对汇率的影响因货币政策的效力而大大削弱,人民币汇率与外贸出口的关系只是单向的、有限的。
汇率是构成商品价格主要因素,出口的基本格局决定着价格对出口的影响程度,进而决定汇率波动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特点主要有:1.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小,但价格和规模的竞争激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还占10%左右的比重,2002年高科技产品出口仅占20.8%,大量的出口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这部分产品属于基本需求,价格弹性不大,需求倾向是逐步递减的,在各国总需求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步减小的,但由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价格仍然成为出口竞争的主要因素。
2.进出结合的出口方式占重要地位。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较大,2002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出口的55.3%。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出口和进口直接挂钩,出口目的地较为明确,价格也较为稳定。
3.出口目的国集中,结算货币单一。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一半以上,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日元和欧元,其中美元结算的合同约占80%左右。
从我国出口基本格局看,出口受价格影响仍然较大,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和美元结算比重相对较大等原因,汇率波动对整体出口形势的影响,还需根据不同情况做具体、深入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