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如期披露。各界对数据结构特征所体现的宏观经济质量及经济周期阶段的理解存在一定分歧。如何解读及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运行质量,并正确把握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向及力度?
经济复苏势头明确
三驾马车各有倚重
最新披露的宏观数据显示,工业呈加快增长态势,工业内部继续修复。10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较9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从细分角度来看,重工业加速增长,中游产业的复苏已经明确,化学、通用设备制造业、钢铁业增速明显,工业复苏有望向中上游产业延续。
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三驾马车”分化特征明显。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但房地产投资继续高歌猛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比9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却小幅回落。笔者认为,在民间投资尚不稳定的情况下,财政投资不会较大规模退出,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同比增长仍有望超过33%.其次,消费方面,购房消费刺激后续消费增长明显。10月份社会零售额同比增长加快0.7个百分点,且各消费类别全部增长,尤其是购房消费带动后续的装潢、家具、家用电器消费保持高增长。对于进出口而言,出口继续好转、进口减少,外贸仍存不确定性。出口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13.8%,但进口进一步下降,贸易顺差增加,外贸仍面临人民升值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压力。
CPI与PPI继续回升
未来速度或将趋缓
从数据来看,CPI降幅继续收窄,年底冲正可能性增大。10月份,CPI同比下降0.5%,比9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预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CPI仍将继续回升,后期涨幅趋缓,明年将呈现温和上升的格局。PPI仍继续下降,但降幅收窄。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缩小1.2个百分点。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导致国内有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较快回升,石油、铜、锌、铝、锡、镍等主要金属期货价格在10月份全部走高,这种外部输入性价格上涨将给我国的物价带来一定上涨压力。从趋势上看,10月份的CPI和PPI环比分别下降和上涨0.1个百分点。CPI是环比指标连续3个月上升后的第一次回落,而PPI环比涨幅大幅回落0.5个百分点。两个指标的环比数据说明后期回升有趋缓迹象。
信贷数据显示:
经济主体资产选择力增强
从新增贷款角度看,10月份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2530亿元,略低市场预期。10月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1340亿,中小银行的新增信贷量环比9月出现大幅下降,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等仅有1190亿。在信贷结构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基本与上月持平,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却呈现大幅减少。从10月份存款数据看,无论是存款还是企业存款都出现大幅下降态势,这与10月份新股申购(尤其是创业板)推出、居民部门通胀预期增强都有密切关系,表明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能力增强。
然而,10月份M2同比增长29.42%,增幅比上年末高11.60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03%,比上月末高2.53个百分点,表明金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呈现持续扩张态势货币供应好于市场预期。M1大幅超越M2增幅,反映了宏观经济活跃度提高,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由于M1对应的是个人手中的现金和企业的支票,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居民的消费活跃、企业的采购和生产投资活动呈现上升态势,经济运行经季度上升。
从整体上看,诸如流动性及物价等均已显露出宏观控制的痕迹。物价的月度环比涨幅收窄,可能与到了冬季农副产品的价格将会有淡季翘尾巴因素有关,加上近期北方大规模的降雪等对交通、蔬菜种植的严重影响。相信政府还将采取重要措施保证农副产品的价格平稳,以维护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后两个月的价格可能有快速上升的动力,但宏观调控或将会抵消更快速上涨的意愿。流动性在10月份是商业银行贷出的淡季,加上社会对房地产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各商业银行可能变得更为谨慎,未来的几个月内还不可能放大增长,因此流动性会是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因素。市场中的资金供给放大途径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基金发行、银行储蓄资金回流证券市场中打新股等。
笔者认为,在行情向业绩支撑的转换中还难以在数据特征上真正让投资者心理踏实,由于各项数据的后期状况可能还会更多地取决于政府对经济状况的解读在年内存在控制披露的意向,因此市场的解读将更加偏重于中性,短期的行情震荡调整也就极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