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购日趋频繁
尽管已过去3年多,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仍津津乐道于当初与上钢、梅山的并购重组,在她看来,这是一次多赢的重组,推动宝钢跃升为世界钢铁巨头。而今,越来越多的国有大企业加快了并购重组的步伐。仅钢铁行业,就有攀钢成功并购了成钢,鞍钢积极与本钢联合。
“中国将迎来一次并购重组的高潮,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将是参与并购的重要力量。”在近日召开的“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这样表示。据介绍,在过去5年中,我国企业并购交易额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国企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不少中央企业完成了企业内部的重组整合,并开始寻求合并重组。据介绍,今年4—9月,国资委已批准48户企业的产权和资产出让行为,涉及国有资本及权益225亿元。中央企业在集团内部重组合并过程中注销了192户企业法人资格,解散、撤销和破产54户。在国有企业的重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非国有经济和外商开始积极关注和介入国有企业的重组。中央企业今年发生的产权转让中,约有83%由非国有企业和外商受让。
不过,作为主管部门,国资委并不满足于目前的国企并购状况,因为大多数并购行为仍发生在国内企业之间,而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跨国并购,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去年中国通过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只占5%。2002年11月以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国企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认为,尽管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件数和规模十分有限,但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潜力巨大。
国企并购不搞“拉郎配”
在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并购重组中,国资委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在国企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需政府帮助解决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推动企业并购重组。但是,企业的并购重组最主要的是依靠市场,政府绝对不会搞“拉郎配”。
据介绍,在国企并购重组的潮流中,政府部门所明确的责任主要是加强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为国外大企业参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条件。一方面,健全境外投资咨询、法律保障和国际协调体系,支持引导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和跨国并购。另一方面,为外资并购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进一步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市场的建设,循序渐进地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有序流动。
至于具体的企业希望并购谁、愿意加盟谁,则更多地听从企业的选择、市场的选择。
李荣融说,中央企业将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指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89家中央企业,其资产总额为7.13万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2.59万亿元。这部分中央企业将通过重组上市、中外合资等多种途径加快发展主业,扩大影响力。
并购不仅要做大,关键要做好
并购也是把双刃剑,在成就了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同时,也使众多企业陷入了并购误区和陷阱。据调查,在全球并购重组的案例中,大约有70%是不成功的。这也给风起云涌的国企并购敲响了警钟。
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对并购的观点是:“世界上的好东西非常多,但不要因为‘看上去挺美’就一定要拿,这样只会把自己搞乱了,要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也成为众多专家、企业家共同的观点。
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认为,企业并购不能脱离自身的战略。她表示,企业并购必须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以竞争优势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市场吸引力,盲目进入其他领域。其次并购整合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此外,企业还要积极剥离不相关业务。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往往是看重了被兼并方的某些竞争力要素,但并购获得的资源未必都是所需要的,因此应对不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尽管政府部门不会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但政府仍然希望先行者的经验能给越来越多参与并购的国企以启示。因为国企的并购重组不仅决定着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与整个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人民日报》 2003年11月24日 第六版